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光大环境麦岛污水厂:二次创业 成就生态新样板

光大环境麦岛污水厂:二次创业 成就生态新样板

2025-09-01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6

  在青岛前海一线,一座被高档居民社区、景区和学校“包围”了二十年的老污水厂,一度因处理能力饱和、设施老化等问题陷入困境。如何破解“邻避”困局,实现环境、城市与人的和谐共生?光大环境麦岛污水厂以“二次创业”为引领,以一场“地下攻坚战”,让旧厂焕新颜——不仅日处理能力跃升至22万吨,出水水质提标至地表水类Ⅴ类,更在旧址上“长出”一座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城市新名片。
 
  破局前行
 
  在压力与期望之间按下“品质升级”启动键
 
  青岛麦岛污水处理厂地处崂山风景名胜区,周边高档居民区、私立学校、旅游景区环抱。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厂区处理能力逐渐饱和,设施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常规扩产改造困难重重。
 
  困境之中,麦岛污水厂选择主动破题,积极推动政府批准并启动“麦岛污水处理厂品质提升工程”,同时对老项目实施提标改造。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对时代命题的正面回应。麦岛污水厂以“地下污水处理+地上街角公园”的创新模式,启动了一场自我革新的征程。
 
  攻坚克难
 
  27版方案与12个月的“极限挑战”
 
  项目自启动之初就伴随巨大挑战。
 
  为达成最优解,团队先后对方案进行27次迭代研讨,2020年9月获得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委批准建设方案,次年9月工程获立项批复。
 
  但受908海岸线政策调整及海域论证影响,项目推进一度停滞近两年。直至2023年7月,地下箱体工程才正式动工。2024年6月完成主体建设,工期不足12个月,创造产值6亿元,打造了国内同类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样本。
 
  技术决战:在“地下20米”的纵深里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麦岛品质提升工程面临的难度,并不仅来自体量与标准的提升,更在于土地资源与涉海政策的双重制约。
 
  项目地处前海一线,土地寸土寸金,占地仅为常规污水处理厂的三分之一。对土地的“极致压缩”,意味着对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极限挑战”。
 
  为集约用地,团队果断拆除原污泥消化池等地面建筑,将核心设施整体“下沉”至地下20米深的箱体结构。地下箱体工程对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精准控制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渗漏与结构隐患。建设团队采取分区块施工与流水作业模式,在关键区域推行定人定点旁站管理,并借助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实时参数调控,动态修正工艺过程,最终攻克多项施工关键技术;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同时,显著压缩了工期,为整体建设按下“快进键”。
 
  夹缝推进:在山海与人居之间寻找最优解
 
  麦岛品质提升工程施工现场地处崂山风景名胜区内,任何噪音、粉尘与异味管控的疏忽都可能放大为社会关切。为此,建设团队配套部署施工环境监控设备,合理调配作业时间,设置洗车台与降尘雾炮等精细化管理手段,从源头降低施工对环境与公众的影响。
 
  更大的挑战在于,这是一场必须“边运行、边建设、边改造”的高难度“拆一还一”工程。既要保障既有污水处理系统不停摆、区域污水排放不受扰,又要为新设施“让位腾挪”。在多重制约下,持续推进的每一步,都对统筹协调、应急响应与现场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华丽转身
 
  从“避之不及”到“城市客厅”
 
  长期以来,污水处理厂因其“神秘感”与潜在环境影响,常与周边社区存在一定隔阂,甚至引发“邻避”情绪。麦岛品质提升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主动拆解误解与隔阂,以开放、透明的姿态,主动打破误解,邀请公众参与全过程。
 
  规划阶段
 
  通过社区座谈会、问卷调查与网上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让居民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的意义、技术方案与环保措施。
 
  建设期间
 
  定期组织居民代表走进施工现场直观了解进展,邀请专家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用事实回应疑虑,用专业赢得理解。
 
  项目建成后
 
  生态公园与环保科普展馆面向公众开放,污水处理厂一跃成为公众亲近自然、了解环保知识的“网红打卡地”。
 
  项目全周期沟通实现“零上访、零阻工”,成功完成从“邻避”到“邻利”的转变,为城市基础设施与社区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结语
 
  一场看得见的蝶变,成就生态新样板
 
  当污水处理厂成为受人喜爱的“打卡地”,它所体现的不仅是技术提升与规模扩展,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型——通过集约利用土地、智能化建造、生态融合与社区协同,实现了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环保设施不再只是看不见的管道末端,而成为能被感知、被理解、被参与的城市生态综合体。如今,再次走进麦岛污水厂,脚下是高标准建设的地下箱体,眼前是四季皆景的公园步道,耳畔是城市与海风的合奏。这座曾经被重重困境包围的老厂,如今已与碧海蓝天融为一体,成为青岛城市生态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 | 朱佳磊
 
  原标题:二次创业丨向地下要空间 为城市添绿色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cs.hbchanyelian.com/News-5104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