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全国碳市场启动四周年,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

全国碳市场启动四周年,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

2025-07-17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46

  2025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迎来启动4周年。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6.73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62.5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180.44亿元,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国碳市场已成功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高耗能产业纳入其中。三大行业纳入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加上此前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我国强制性碳市场将覆盖80多亿吨的规模,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超六成,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起步,今年3月首批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顺利完成登记并开展交易,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约237.8万吨,累计成交额达2亿元,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持续取得新进展。
 
  其中,作为首批纳管行业之一,火电行业运行数据最能体现市场效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单位火力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2.38%,电力碳排放强度(单位发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18年下降8.78%,发电行业供热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2.5%,累计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2.5亿吨。通过配额交易,企业在减碳责任上拥有更灵活的选择,前两个履约周期推动电力行业总体减排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全国火电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以碳市场为主体建立完善碳定价机制,这一市场化形成的碳价为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促进了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的投融资创新。同时,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渐被市场认可,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格信号,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化,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报》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cs.hbchanyelian.com/News-4981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