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地球日主题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延续近年核心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的深度依存关系,倡导通过科学治理和全民行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当前地球生态保护核心方向
1. 应对气候与污染挑战
加速能源转型:推广“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等低碳技术,实现水域资源与清洁能源的高效协同利用。
塑料污染治理:响应“全球战塑”倡议,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完善回收体系,推动循环经济模式。
空气与水质改善: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如洪泽湖航道清淤)及工业排放控制,提升环境承载力。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
栖息地恢复:实施河道生态工程(如徐州不老河修复),重建植物群落与岸线生态功能。
物种保护行动:加强执法巡逻(如骆马湖治安巡查),遏制非法捕捞与盗猎行为。
3. 公众教育与参与机制
科普与实践活动:开展校园地球知识教育、观鸟大赛等,提升青少年生态保护意识。
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倡导废旧物品置换绿植、垃圾分类等社区活动,强化个人环保责任。
历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演变(部分)

趋势总结:从早期污染治理转向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综合议题,近年更聚焦塑料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及社区参与,体现“危机应对”到“主动修复”的转变。
2025年行动倡议
个人层面:
践行低碳出行(步行/骑行),减少碳足迹;
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旧物置换、水域清理)。
政府与企业层面:
扩大生态修复工程覆盖范围(如河道、湿地);
强化ESG标准,投资绿色技术(如光伏发电、清洁生产)。
通过主题延续与行动深化,2025年地球日进一步凸显科学治理与全民协同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呼应“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
*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