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请收藏!零碳园区“能建方案”

请收藏!零碳园区“能建方案”

2025-04-14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47

  2024年,中央经济会议作出“零碳园区”建设战略部署。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园区作为时下热词高频刷屏,也引起了公众热议什么是零碳园区?它是真的不产生碳吗?关键技术是否已经成熟?何为零碳园区?
 
  事实上,“零碳”并非不排碳,而是“净零排放”,即在特定时间段内人为清除或抵消排入大气的温室气体量。零碳园区则是将“碳中和”理念融入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以节能降碳为笔、减排固碳为墨、碳汇交易为砚,利用能源清洁化供应、产业低碳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等技术手段,基本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总量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为什么要建设零碳园区?中国工业园区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值,同时也产生了31%的碳排放,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全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能源消费转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优化园区企业生产能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与此同时,零碳园区的建设也为推动国内外绿电绿证与碳市场机制深度衔接,完善园区及企业能碳计量、核查、认证体系建设等工作提供优质平台,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绿色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中国能建广东院积极响应能源安全新战略,发挥专业优势,为各级政府部门、园区主体、能源企业等提供多层级、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咨询与建设服务,形成了服务零碳园区发展建设的完整、成熟的技术方案。话不多说“端菜”上桌↓
 
  第一道:
 
  “碳”规划
 
  这一煲“老火靓汤”
 
  早早便着手熬制
 
  “碳”规划,既是全面、高效、有序推进园区实现“零碳化”建设目标的基础保障,也是指导零碳园区实施建设的设计蓝图。
 
  广东院提供的“碳”规划研究,可面向园区发展全过程,聚焦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固碳端,融合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多领域的先进低碳技术应用,提出契合园区多阶段发展目标的建设方案与实施路径。
 
  广州国际金融城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研究,以构建高效制冷与灵活蓄冷耦合的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为核心,依托智慧能碳平台统筹管理,打造国内高端商务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标杆。目前,该园区已入选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
 
  佛山大塘工业园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规划研究,以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和资源耦合的循环经济为核心,引领百兆瓦分布式光伏和1万吨/年CCUS等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助力园区打造佛山优势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先行示范区。目前,该园区已入选广东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名单。
 
  新疆准东开发区绿色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围绕准东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多能互补、源荷互动、智能互联的能源产供储消用体系,致力于打造全国资源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第二道:
 
  “碳”减排
 
  必备的时令大餐
 
  匠心之作
 
  以系统性规划、全要素耦合、智慧化管控为核心路径,结合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柔性直流、微电网控制系统、能源调度管控系统等各类技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融合赋能智慧零(低)碳园区建设。
 
  深圳国际交流中心,运用绿电自产自销、不停电示范区、车网互动、光充智(直)柔建筑技术,形成集光伏、储能、快速充电桩和建筑用电负荷等于一体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成为新型城市会客厅。
 
  河南禹州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铸造产业示范园,结合绿色电源、光储充、独立共享储能、供汽供水等综合能源服务,建设“产业丰富、绿电认证、智能协同”的新型数字化源网荷储虚拟电厂。
 
  四川新市化工园区,将绿色能源与化工生产深度融合,打造循环、可持续的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样板,助力化工园区低碳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川绵阳长虹低碳园区,采用全面监测碳元素生成和削减过程、数字化节能降碳、智慧化能碳管理等技术措施,构建低碳园区建设运营一揽子解决方案。
 
  第三道:
 
  “碳”运营
 
  掌勺人运筹帷幄
 
  一桌美味决胜千里外
 
  广东院设计建设的零碳园区能碳管理平台,通过“云、大、物、移、智”数字化技术赋能,深度融合能源与碳数据资源,实现能流、碳流、数据流的“三流合一”,全面提升零碳园区管理的科学化决策水平、精细化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效能。
 
  东莞松山湖净零碳社区新型示范平台,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实现净零碳社区运营监控、能碳管理、低碳服务、碳排放模拟仿真预测、减排潜力分析等关键功能。
 
  能建大厦二期智慧零碳能源管控平台,依托广东院研发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平台,开展精细化能碳分析,优化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再上一道甜品:
 
  “碳”抵消
 
  特调治愈系配方
 
  “食”过返寻味!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将CO2从工业过程和能源利用的烟气/尾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综合利用的技术,可应用于电力、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领域,是工业园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广东院是国内较早开展CCUS技术研究的工程企业之一,拥有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承担了多个省部级重大咨询和科技项目,全面参与CCUS项目咨询规划、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乃至EPC总承包建设全过程,科研与工程建设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平台建设:牵头成立了中英(广东)CCUS中心、碳捕集与利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两个重要平台,推动CCUS技术创新合作和应用推广。
 
  技术研发:牵头研发的“100吨/年CO2电催化制取合成气”示范装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两相吸收工艺系统,CO2捕集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多项技术突破,形成了覆盖捕集、利用、封存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示范项目:建成亚洲首个多技术碳捕集测试平台、世界首个等离激元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项目,承担中国首个千万吨级陆海联动、源网匹配大规模、全流程CCS/CCUS规划研究项目。
 
  编辑:梁雪锦
 
  校审:储信艳
 
  来源:中国能建广东院
 
  原标题:请收藏!零碳园区“能建方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cs.hbchanyelian.com/News-4670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