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盯上了!

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盯上了!

2024-06-11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30

  一则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案例通报,揭开了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的盖子。6月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市一些地方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污染环境”。督察组表示,上海市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近年来上海周边城市查处的非法倾倒建筑垃圾问题,有很大一部分都源于上海。
 
  事实上,不光是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地的建筑垃圾,此前也发生过跨区域非法倾倒至其他城市的案例。究其原因,除了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追溯源头责任外。根本原因还在于本地处置能力不足,才导致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屡禁不止。
 
  1 苏州查处274起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案,有243起涉及上海
 
  2024年5月,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市发现,上海市建筑垃圾存在私拉乱倒现象,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
 
  例如,上海市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工地项目、闵行区S4高架二标一工区项目和嘉定区金园二路工地项目,自2023年12月起陆续将3960吨工程泥浆非法倾倒至昆山市陆家镇,侵占林地4.38亩,其中4.06亩是省级公益林。
 
  而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查处的274起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就有243起都涉及上海,占比88.69%。
 
  在江苏省南通市,也发现过多起上海市非法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案件。2022年8月,上海市数千吨建筑垃圾被违法倾倒至南通市海复镇均里村鱼塘,造成环境污染。2023年12月,一辆非法营运车辆从上海私自运载52吨工程渣土出市倾倒,途经南通时被查处。
 
  无独有偶。今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也发现,杭州市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通过无运输资质的公司,多次将渣土跨区域非法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
 
  2021年至今,仅浙江省查处的杭州市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跨市非法倾倒案件就有1199起。
 
  在浙江湖州,今年4月,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浔中队也查获了一起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案件。某渣土车从上海市某地运出,经高速从南浔出口驶出,于2024年4月1日凌晨5时偷倒近20吨。
 
  在江苏镇江,6月3日,北固山环境资源法庭刚刚公开审理了一起跨市非法倾倒2.3万余吨“毛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混合物)案。
 
  被告人从无锡市、常州市等地运输来的“毛垃圾”,在按车次收取费用后,然后组织人员将“毛垃圾”非法倾倒在某水泥窑宕口。经侦查,被告人共倾倒“毛垃圾”768车,共计2.3万余吨,从中获利27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徐某华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判处被告人徐某连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四万元;责令两被告人退出违法所得二十七万元。
 
  2 安徽宣城“躺枪”,浙江安吉“躲过一劫”
 
  这些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案是如何查获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经过。以“杭州地铁老余杭站建筑垃圾倾倒案”为例,最早督察组是在群众举报、新闻报道中发现的线索。因此,在督察摸排阶段,督察组就分为几个小组,去宣城了解相关情况,调阅卷宗。通过查阅五十多起案卷材料,督察人员发现,涉事的都是同样几个团伙,有些是交叉作案,有些作并案处理。
 
  随后,督察组在杭州多个部门的协助下,共同找寻建筑垃圾的源头。通过调阅路面监控、查阅工地出库记录单等,基本锁定了嫌疑人以及多起案件的建筑垃圾的不同来源。原来,此次违法倾倒杭州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的案件,最初的目的地并非宣城,而是湖州安吉。嫌疑人试图将两车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运到浙江省安吉,但因为泥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跑冒滴漏”,被当地城管部门发现并开车追击,他们才一路驾车跑到与湖州搭界的宣城广德,把建筑垃圾倒在附近的河道上。
 
  因此,在这起案件中,宣城是误打误撞“躺枪”的,而安吉则幸运地“躲过一劫”。以这起案件为例,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的背后,存在着四个层级的利益链条:
 
  第一层级,工程方联系建筑垃圾运输承包公司,后者以承包价格3150元/车来承包建筑垃圾的运输;
 
  第二层级,工程中介给承包公司介绍车队,以2700元/车的价格从中赚取差额利益;
 
  第三层级,车队老板从中介处承接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组织司机实施非法倾倒,收益是1200元/车;
 
  第四层次,宣城广德市的“地接”上线,收取500元/车的费用来为运输车队寻找倾倒场地,赚取费用;
 
  这些团伙之所以一再顶风作案,主要就是因为被抓的都是涉事司机,也就是第四个层级。而他们只是利益链的末端,大都只是被依法行政拘留后就放出,或者被处以几千元的罚款,而整个团伙还是有利可图的。
 
  正是因为没有追溯源头责任,才导致违法倾倒问题禁而不止。例如,杭州市临安区城管部门2023年11月查处334车次跨区非法倾倒渣土案件,但一直未对案件进行源头追溯,直至督察组督办后才全面溯源。
 
  而从根源上来说,其实是因为本地处置能力的严重不足,才是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屡禁不止的主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市区渣土消纳专项规划(2019—2022年)》共规划建设本地消纳设施141处,但截至目前,仅建成20余处。
 
  3 各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部按照裁量基准顶格处罚”
 
  近年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建筑垃圾问题,并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以江苏南通为例,去年12月20日,南通市开展了打击跨区域非法转移、倾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以通州区为例,共出动执法(辅助)人员力量800多人次,检查各类嫌疑车辆180余辆,查扣各类非法运输车辆56辆,其中非法跨区域运输车辆33辆,相关案件均在依法有序办理中。
 
  今年1月20日,通州区又召开了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专项行动部署会。副区长顾本勇指出,跨区域倾倒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运输过程中危害道路交通安全,产生的渗透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如处置不到位,更对营商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直面当前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的严峻形势,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保持临战状态,推进打击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而在南通市如东区,自2023年12月20日以来,县城管局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该县实际,也开展了为期40天的专项整治行动。
 
  还有南通市海门区,今年以来也采取坚决措施,严厉打击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的行为。仅在第二阶段专项整治行动中,就查扣涉嫌跨区域偷运偷倒建筑垃圾车辆10辆并有序开展立案调查及取证等工作,完成行政处罚1起。
 
  除了“输入地”,建筑垃圾的“输出地”也在开展严厉打击。去年底,上海市金山区城管执法局就在公安金山分局的大力配合和协助下,查处一起大型违法跨区倾倒建筑工程垃圾的行为,当场暂扣违法运输车11辆。
 
  2023年12月28日22时许,城管执法队员在巡查至漕廊公路某处时发现南侧有大批车辆运输建筑工程垃圾的情况。执法队员依照规定上报区局指挥中心。区局接报后立即与公安金山分局取得联系,请求予以执法协助和保障,同时协调城管机动中队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开展执法行动。
 
  经查明,涉事车辆及相关公司均未取得建设工程垃圾运输许可证,所运建筑垃圾也未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
 
  随后,涉案当事人来到城管中队接受调查询问,且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据其交代,所运建筑工程垃圾系从本市外区某工地运出,计划前往外省市进行偷倒,为躲避检查,心存侥幸经金山过境。
 
  针对涉案运输车和运输公司的违法行为,金山城管全部按照裁量基准顶格处罚,严厉打击。同时落实“一案三查”,根据当事人供述的出土点,金山区城管执法局及时移交相关线索至相关区城管执法局作进一步查处。
 
  希望未来,在各地政府的高压打击态势下,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的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建筑垃圾混堆乱倒、破坏生态的现象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
 
  原标题:建筑垃圾跨区域非法倾倒,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盯上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cs.hbchanyelian.com/News-3517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