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500亩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基于间作生产的土壤镉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500亩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基于间作生产的土壤镉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2024-06-03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8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是我会面向所有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免费年度技术推广服务,从1991年至今,我们已累计推广先进技术和工程4200多项。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详见关于发布《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的公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2022-S-57
 
  工程名称
 
  500亩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基于间作生产的土壤镉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推荐单位
 
  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申报单位
 
  煜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
 
  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赵县分局
 
  建设和运行模式
 
  PPP模式
 
  投运时间
 
  2018年3月1日
 
  工程规模
 
  修复工程规模为500亩(第三标段)。
 
  工艺流程
 
  “CPCTs-II:低吸收农作物和高累积植物“间作+钝化剂+深翻联合修复技术”,涉及植物、微生物、物理修复和土壤钝化等。开发农田生态系统监管平台,强化修复过程污染物流通监控分析。主要流程如下:
 
  1.基础建设:监管平台、育苗大棚等基础筹建,修复区域划分整地等;
 
  2.田间中试:分解技术体系,分技术-分工艺进行区域中试;
 
  3.植物修复:高累积植物在大棚育苗后与玉米间作,再与小麦轮作。低累积品种为:先玉335、济麦22,高累积植物为:龙葵、籽粒苋;
 
  4.田间管理:结合平台监测结果,优化田间管理技术;
 
  5.微生物修复:修复植物收割前,添加微生物菌剂,强化植物重金属富集;
 
  6.植物无害化处理:植物收割后,转运至垃圾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7.物理修复:玉米收获后,土壤深翻,施撒有机肥和复合肥进行土壤改良;
 
  8.土壤钝化:土壤物理修复完成后,施用钝化剂并灌水养护;
 
  9.项目检测:各修复环节实时进行土壤、植物、环境样品的取样检测,并将数据传输监管平台,定期进行修复环节的评价分析,方便后续环节施工调整。
 
  运行效果
 
  通过两年修复治理,土壤总镉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满足土壤总镉量指标要求;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均值降低率在74.44%,满足“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50%”的指标要求;土壤全氮略有降低,有效磷与速效钾均呈现大幅度提高,整体呈现二级水平,与修复前状态一致,满足土壤肥力指标要求;农作物小麦、玉米籽粒中重金属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限值;修复后小麦与玉米的平均亩产在当年当地平均亩产水平范围内,达到修复目标要求。
 
  二次污染控制
 
  修复过程中,严格限值机械作业范围,有效抑制扬尘;规划人工清理修复植物残枝并送发电厂焚烧,实现安全处置;各类投加物严格检测,防止二次污染。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
 
  本项目需要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如下:
 
  1.土壤:土壤总镉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0.3 mg/kg)或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修复后浓度降低50%以上;参照《国家第二次全国普查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土壤肥力(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基本与修复前主要水平持平或相近。
 
  2.农作物: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的镉含量限值(0.1mg/kg),农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达标率≥95%;参考《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NY/T 3343-2018),农作物产量不低于当年当地平均亩产。
 
  示范点
 
  1.技术先进:采用“CPCTs-II:低吸收农作物和高累积植物间作+钝化剂+深翻联合修复技术”,施工过程设计加入间作、轮作模式,不仅通过高累积植物种植提取了土壤中的污染物,还通过种植低吸收品种保证了农作物质量。实现了边生产边修复,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农田的生产职能。
 
  2.模式创新:设计田间中试环节,就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了现场试验确定。创造性的增加了当地蔬菜作物种植风险试验,为当地蔬菜作物种植提供推荐清单。
 
  3.监测全面:对农田污染物输入输出渠道进行分析与监测,完成整个修复过程中的污染物质输入输出通量分析。
 
  4.质量可靠:制定了包含重金属总量、有效态、农产品质量、产量、土壤肥力等多项验收指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田土壤修复考核标准。确保最终修复效果考核质量真实可靠。
 
  5.过程智能化:建设有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监管平台,实现对农田的数据分析与修复过程实时监测。平台包括数据采集与校验子系统、风险管控与决策子系统等。具备农用地等级划分、修复效率评价、施工动态监管等功能,同时确保数据的科学性,为土壤环境调查、修复评估、监管从业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获得奖励荣誉情况
 
  “赵县污染农田协同修复技术应用项目”被评为2021年河北省环境保护产业示范工程。
 
  原标题: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 500亩重金属镉污染农田基于间作生产的土壤镉处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cs.hbchanyelian.com/News-3493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